“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質(zhì),找到問題的根源,才能徹底而有效地去解決問題! 諸葛亮在《誡子書》有句名言:靜以修身,儉以養(yǎng)德。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心靜使人理智,在冷靜的觀察中審時度勢,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斷,而急中生智,也只不過將腦中一切無關的事,快速調(diào)整為“靜音”狀態(tài),頓時生出化解危難的智慧。水靜下來才會清澈,才能映照世界。人心也是如此,只有人心靜了,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,細細品味生活。而慢是靜的前提。堅守內(nèi)心的寧靜,保持清醒的頭腦,才能見天地之精微,察萬物之規(guī)律。
平心靜氣、心平氣和,方能臨大事而不亂,處危機而不驚,專注于探究本質(zhì)、解析機理,從而抽絲剝繭尋找本質(zhì),讓問題迎刃而解。所謂“靜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慮”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在生活中,我們接收到的信息,可能往往被有意無意地模糊了兩者的局限,被預設了立場,然后打包、封裝起來,喂給我們。因此,對于任何事情,我們要盡量關注事實判斷,而非價值判斷。因為事實判斷是確鑿的,能夠達成共識;而價值判斷是依賴于視角和立場的,可以有多種解讀。少用情緒,多動腦。應激的生物本能,會讓人極易受到情緒的擺布。開心了就要笑,難過了就想哭,這沒有什么問題。但在面臨需要批判思考才能決斷的問題時,情緒就成了最大的障礙。收起情緒,調(diào)用知識,用大腦思考后的結(jié)論做決定,而不是興奮/憤怒/懊惱/同情/憐憫......為何要少用情緒?因為它極易被人掌控,遭人利用,同時還能相互影響。煽動進而控制人的情緒,可比煽動和控制人的思考,容易太多,它因此成為居心叵測之人常用的手段,這種手段極其廉價,但是又非常管用。疫情時,謠言滿天飛,很多人只有情緒,看到信息就復制轉(zhuǎn)發(fā),根本不求證。人人都有情緒,人人都容易受到情緒影響。但真正厲害的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,會通過刻意練習,將情緒的影響,控制在一個安全的范圍之內(nèi)。深度思考是一個思考的過程,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做到在第一次對某問題進行思考時就觸其本質(zhì),但卻可以在一次次的自我追問與深度思考后獲得精進。
邏輯學家奧卡姆·威廉曾經(jīng)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定律:奧卡姆剃刀原理。主張舍棄一切復雜的表象,直指問題的本質(zhì)。老師便組織大家滅蚊,捕蚊網(wǎng)、滅蚊拍、滅蚊藥水......一番大戰(zhàn)之后,蚊子并未減少。唯獨杜威帶來一把鐮刀,默默清除掉教室后面的一片雜草,不久后,蚊子竟然奇跡般地消失了。原來通過細心觀察他發(fā)現(xiàn),雜草叢才是蚊子的來源和藏身之處,只有把雜草清理掉,才能徹底消滅蚊子。
“一個明智的人就是一個不會被表面現(xiàn)象所欺騙的人,他甚至預見到了事情將往哪一方向變化。” 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質(zhì),找到問題的根源,才能徹底而有效地去解決問題。拿這次病毒疫情的突然爆發(fā)來說,其實并不是偶然事件,這是大自然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。每個人都請仔仔細細地看一看自己的人生,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,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,審視自己對萬物生命的態(tài)度。病毒是一種生命的載體,它的出現(xiàn)是為了重新平衡集體意識創(chuàng)造出的物質(zhì)世界。當凈化自己的思想,清理我們的傳統(tǒng)認知,審視自己的問題并改善,當我們所有人一起集體轉(zhuǎn)念,意識到生命就是生命,沒有貴賤之分,人類也僅僅只是生命的一種載體。我們無權宰殺別種生命體,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,我們無權破壞自己的家園生態(tài)。我們是需要自然并賴以生存的物種,我們與萬物真正是連接一體的。每一個人只有凈化自己的意識與認知,才會真正地幫助到這次的疫情發(fā)展,保護好自己的家園。
以上共勉。
|